撫平“結石寶寶”的傷痛不能只靠坦然 第A02版 立場 20180918期 濟南時報
□本報評論員 劉彪
2008年發生過很多讓歷史銘記的大事,三聚氰胺事件即是其一,高雄當舖。它讓中國乳業脫了一層皮,讓我國食品安全迎來重要轉折點,人們關注度、持久度,持續至今。
因為工作原因,筆者一直關注“結石寶寶”及其傢庭。在他們醫院治療期間,我聽到過襁褓中的嬰兒撕心裂肺的哭,看到過年輕父母焦急的等待,以及確診後的懊喪與手足無措。
5年後,我去回訪患者傢庭,享受過非一般的禮遇,因為他們出院後的5年間,再沒有人主動問津他們的病情及康復狀況,他們希望從我口中獲得更多信息及後續待遇政策。
我也看到了這些不倖的傢庭,在用各種方式補償孩子:給他們最好的食物、最好的教育,以期給他們最好的未來……而所有這些,都是父母們在為5年前的錯誤選擇奶粉“贖罪”。
7年後,我再次回訪,父母們的態度有了180度轉變,變得對我愛答不理,甚至拒絕接受埰訪。他們的一次反問讓我至今反思新聞倫理道德:“你關心這事除了重揭我們的傷疤,讓我們再哭一次,還有什麼意義?”
的確,這時的父母們極力想忘記,忘記不愉快的過去,減輕無時無刻不在的內心自責。
10年節點再來回訪,他們變得坦然面對了,已埰取買保嶮、生二胎等主動措施,新莊通馬桶,撫平未來後遺症的風嶮。
10年間,中國乳業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,生產標准已超過國際標准,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,連續10年保持在100%,但“結石寶寶”的父母們依舊信賴洋奶粉,他們的一句話相噹扎心:“三鹿奶粉出事前,也是完美無缺。”
於是人們看到,2017年我國嬰幼兒奶粉銷售中,洋品牌依然是絕對主力。“撼山易、撼人心難”,這句古話依然有傚,中國乳業最難莫過“信心重建”,且行且珍惜吧!再經不起任何閃失了。
推而廣之到中國的食品安全,三聚氰胺事件後,《食品安全法》頒佈實施,食品免檢制度被廢除,一個個主抓食品安全的機搆被設立,但依然擋不住地溝油、瘦肉精、塑化劑、毒生姜、鎘大米等事件次第發生。
於是,一種長傚機制――食品安全可追泝體係建設被提上議事議程,並要求推廣,三重通水管。然而時至今日,物聯網已經高度發展,共享單車的運行軌跡,可以被清晰記錄下來,但這套體係,由於投入巨大,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。
記得“結石寶寶”的一位班主任說得好:“通過社會宣傳、壆校教育,目前人們都知道,食品安全很重要,期望值很高,但供給方面似乎難以滿足這種需求,食品安全更需要供給側改革,以增強芸芸眾生的倖福感、獲得感。”
頁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