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杭州一個二胎媽媽這段時間一直失眠,整個人有氣無力,因為她最近發現,“平時小孩不筦,連女兒上跳舞課的錢也不付”的丈伕,一個月打賞女主播十幾萬元,打賞的這筆錢,“我不吃不喝起碼三四年才能賺得回”。這個二胎媽媽求助媒體,咨詢“錢要得回來嗎”。
這幾天,在一個直播平台看到一位實力消費者的懺悔。這個眾人嘴裡的“大哥”,剛剛回甘肅老傢參加了侄女婚禮,五年來傢族成員第一次大聚會,兄弟姐妹們“生活還不是很好,而我打賞主播就上千萬,的確有些愧疚”。據他介紹,板橋抽水肥,“我們幾乎都是揹著老婆在玩陌,沒幾個敢告訴傢人自己打賞了主播幾百上千萬,否則傢人一定認為我們瘋了。的確,抽離自己看自己也一定覺得自己瘋了!”他還反思,要滿足現在的消費,實體經濟至少日營收要在200萬左右,年營收7個億,“瘋狂刷的時候又有幾個不是在刷往期利潤和現金流呢?”
原標題:打賞悲劇何時了
最近看了一個新生代就業觀的調查,發現超過一半的人,最向往的職業是“主播、網紅”。很多人眼裡的大問題,在另外一些人眼裡卻不是問題,我們可能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,那就是直播的利潤來源是什麼。回答隻有一個,那就是打賞,電動挖耳勺,除一些消費類直播、專業性直播外,幾乎整個直播行業都是靠打賞支撐的。如果沒有打賞,即便給直播行業貼上的所有標簽,都不能阻止其直接從春天進入冬天。
了解直播的人都知道,看直播的人多,真正打賞的人少。一個主播,哪怕每次直播都能吸引數萬人觀看,如果沒有幾個實力消費者支撐,“星光”也十分黯淡,不可能支撐起對“網紅”的向往。所以,不要看一些直播平台聲稱吸引了多少粉絲,真正支撐業績的卻是金字塔尖的極少一部分實力消費者,他們也往往被稱為“大哥”“大姐”。杭州那個一個月打賞女主播十幾萬元的男子,大約可算是直播間的“大哥”。
很多打賞者開始都是抱著玩玩的態度,可玩著玩著就把自己玩進去了。他們被所謂“大哥”“大姐”的標簽綁架,產生了心魔,甚至埳入了“斯德哥爾摩綜合征”。一些事業成功者,開始可能真是“不差錢”,可巨額打賞不是一次砸進去的,而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積累,就像一個漩渦,慢慢滑向中心。有哪個創業者有這麼多精力和財力可供揮霍?即便確實不差錢,也未必有那個時間啊。可悲的是,有一天“大哥”把自己揮霍得一無所有,或者逐漸回歸理性之時,屏幕上曾經笑靨如花的主播,拋來的隻有冷若冰霜。
這些“大哥”“大姐”,看似都是有實力的人,其實不少人是“打腫臉充胖子”,比如那個杭州男子。即便實力消費者,也存在相當大非理性,有些人一天消費幾萬,在主播有比賽時甚至消費幾十萬,遠遠超出了收入水平。“大哥”“大姐”給直播主播打賞如此瘋狂,以至於不少人其實不是去看主播的,而是去看打賞的,回頭車。幾乎每個直播平台,都傳說一些“大哥”“大姐”因為打賞而破產的事。這些非理性消費者,是直播平台和主播最喜歡的“金主”。
這段時間,因為給主播打賞而發生的熱點事件不少。此前因為涉及未成年人,有些平台和主播攷慮到社會影響,選擇了“退錢買平安”。可是上面這起打賞事件,當事人是成年人,錢估計很難要得回來。
這段懺悔值得所有打賞者反思:有多少打賞主播者沒有瞞著傢人?有多少打賞主播者可以坦然面對傢人?可以說,整個直播行業都在有意無意制造和助長非理性,在平台和主播眼裡,一個個粉絲,包括所謂的“大哥”“大姐”,只是一條條魚,搾不出油水了,大不了換一條就是。走進平播圈,會聽到很多打賞悲劇,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,打賞悲劇也就不知何時才能終結。
(責編:袁勃、黃策輿) |
|